本文作者:访客

赵捷谈《沿着纬度听中国》:纪录片需要让观众“听懂”、被感染

访客 2025-07-05 18:01:05 33252
赵捷谈《沿着纬度听中国》:纪录片需要让观众“听懂”、被感染摘要: 7月4日,《沿着纬度听中国》看片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副总编辑王薇、战略顾问王坚平以及制片人高晓蒙、总导...

7月4日,《沿着纬度听中国》看片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副总编辑王薇、战略顾问王坚平以及制片人高晓蒙、总导演李晋雄等主创人员与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部聚焦北纬30°地理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价值。

看片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赵捷对《沿着纬度听中国》给予了高度评价。

赵捷谈《沿着纬度听中国》:纪录片需要让观众“听懂”、被感染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赵捷

“去论文化” 用家常话讲故事

赵捷敏锐捕捉到片子对“听觉叙事”的突破性探索:“广播是什么?给千里之外特别闭塞的地方的一个盲人说故事,也能够说明白。”

赵捷尝试以广播的角度“听”了这部纪录片:“如果只是听,不看画面,我能不能感受到现场?”他表示,这部片子留给他很多想象的空间。

看片交流会上,赵捷多次强调纪录片“去论文化”的叙事特质:“现在很多片子把文化讲成了论文,故弄玄虚,但这部片子给我的情绪价值是‘治愈’。”

他以浙江金华郑店村村民自发组建婺剧团的故事为例:“那个小姑娘是外来的,之前根本不懂戏,唱了两次戏门开了,就带动大家一起排演戏。这是多么包容,不需要说很多,就能表明乡村经济的发展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这种“去论文化”,还体现在纪录片表现的人与自然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很多镜头很有趣,比如片中有一幕被救助的雪豹对每天喂养它的人吼叫,展现出野性,我马上就想到‘和谐、和睦、和生、和存’。我们原来看到的雪豹都是在戈壁滩上,镜头推上去,往往看不清楚。现在它就在你眼前,虽然在笼子里,但和你是共存的。”赵捷表示,做纪录片,需要让观众“听懂”、被感染。“这是我们需要呈现的,而不是用大家听不懂的语言输出。”

在AI时代守护真实温度

面对纪录片中AI生成画面的标注处理,赵捷给予高度评价:纪录片里面标注‘AI生成画面’,这是对观众极大的尊重。

“我告诉你这是AI生成的,这是对观众的尊重,表明我的标签是真实的,这样可以在某个档案库里能有一个条目放进去。”赵捷表示,如实记录AI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是纪录片工作者的责任使命担当。“若干年后,看片子的人、做解释的人都不在了,也不会以讹传讹。”

在文化传承的年轻化表达上,纪录片中体现的“为年轻人讲故事”,也让他感动。“片中的‘小冰岛’其实是给年轻人创造的,创意和行动都是年轻人来实现的。其实也传达了时代的价值,我们现在要把更多的话讲给年轻人听,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表达。”

赵捷谈《沿着纬度听中国》:纪录片需要让观众“听懂”、被感染

当地理纬度遇上视听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中国故事?央广网特别策划的《沿着纬度听中国》大型融媒体项目,以中国地理当中的“纬度”为切入角度,以“在纬度之上 发现中国之美”为主题,选取纬度线上的特色区域、聚焦特色主题,打造全媒体城市“黄金名片”。从人文地理角度揭示中国文化奥秘与新气象,以润物细无声的形态展示地域、物产、文旅的高价值品牌和内容,呈现“了不起的中国珍藏”,让广大观众能充分体验和欣赏中国之美。

第一季将于7月7日至11日在CCTV-10首播,随后在央广网、腾讯新闻等平台同步上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