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局具身智能:京东向左,美团向右

京东与美团凭借深厚的科技基因与庞大的场景资源,正积极将具身智能纳入其核心战略版图。双方虽路径各异,但目标高度一致:通过具身智能驱动主营业务效率革命,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彭堃方
编辑:吕鑫燚
出品:具身研习社
刘强东和王兴再次坐在同一张牌桌上,这次搏的不再是你手中握着的奶茶,而是下一个时代的船票:具身智能。
作为货架电商核心玩家与本地生活赛道的龙头,京东与美团的主营业务虽与具身智能无直接关联,但其企业基因中深植的技术积淀与场景积累,恰恰构成孕育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正如美团CEO王兴所强调,美团内核是一家科技驱动型企业;京东CEO许冉同样指出,“AI在京东整体业务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价值驱动作用。”
当AI成为二者的核心叙事,作为AI能力向物理世界渗透的关键载体,具身智能自然成为两家巨头竞相布局的稀缺标的。其价值体现在双重维度:一方面,依托具身智能的技术跃迁,有望驱动双方核心业务效能实现突破性提升;另一方面,该技术具备全链路渗透与效率重构的潜力。
具体来看:
王兴明确表示,公司将深化与被投机器人企业的协同,强化Robotics与AI的有机融合,持续迭代自动化配送等关键能力。具身智能的技术跃迁,将驱动其供应链及末端配送体系的核心要素革新,有效降低履约成本。此外,王兴还有个更有野心的愿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而具身智能则就是那个中枢。
京东在优化履约环节的基础上,还着力推进京东云与具身智能产品的技术协同,有望提升云服务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电商平台上架具身智能产品,抢占具身智能零售渠道先发优势,构筑“唯一性”壁垒,进一步夯实其在货架电商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京东与美团凭借深厚的科技基因与庞大的场景资源,正积极将具身智能纳入其核心战略版图。双方虽路径各异,但目标高度一致:通过具身智能驱动主营业务效率革命,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AI赋能的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
投资+自研双轨并行
别放过具身智能
大厂的打法总有几分历史的影子,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具身智能,嗅觉敏锐的互联网大厂总会以“投资+自研”的方式布局,前者押注潜力选手以产业投资的方式共同成长,并通过产业合作的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新标的的价值,后者则有利于长线发展掌握技术主动权。
从投资来看,美团要比京东甚至任何一个大厂更为激进,当红炸子鸡宇树科技的最大外部股东正是美团,“买下半个赛道”的背后是美团“科技+零售”战略的最佳注脚。
据具身研习社梳理,2024年以来美团在具身智能出手8次,分别参与自变量机器人、妙动科技、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它石智航等。从被投企业属性来看,美团在具身智能的投资布局包括了本体、大脑、大脑+本体等。
整体并不是押注创始团队或单条发展脉络,而是押注未来“买赛道”的逻辑。毕竟,具身智能仍在襁褓期,唯一确定的是该趋势不可逆,但如何触达,谁也无法妄加定论。
除财务投资外,美团亦和被投企业形成“强捆绑”发展姿态,通过自身场景优势和被投企业双向赋能。
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24年9月,彼时美团和银河通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打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在线下零售、智慧货仓、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银河通用可以归类为“大模型+本体”类人形机器人企业,通过仿真数据训练提升机器人的泛化性,让机器人“能看懂”物体,轮式和折叠的本体结构设计,让机器人能在场景中丝滑移动,且扩大操作空间范围。二者结合,使其人形机器人具备在零售场景工作的基本能力。
当银河通用的技术实力遇上美团渠道和场景优势,不仅是为银河通用提供了真实工作验证,也为美团零售注入自动化、无人化、全天候的新生产力。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透露,已在北京搭建两家由人形机器人值守运营的24小时“无人”药店,并计划于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布局100家。
相比美团,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较少,但出手却极为大方。2024年7月战略投资了研发AI炒菜机器人的公司橡鹿科技2亿元。2025年5月又领投具身智能另一个明星企业“智元机器人”的B+轮融资。
出手较少并不代表京东“犹豫”,相反京东或许比美团还重视,这一点透过其自研力度便可略知一二。
今年初,刘强东现身香港参观具身智能相关项目,随即京东正式宣布切入具身智能领域,成立专项业务部门,重点布局家用场景的智能产品研发,同时挖来前商汤科技副总裁沈徽加盟,担任具身智能项目负责人。彼时,业内有声音推测称商汤“元萝卜” 项目的部分技术骨干也随之而来。
7月,京东向外界证实近期将有AI潮玩产品发布。可以预见的是,这个顶着京东自研名号的AI潮玩产品,一定会在京东商城上线,和京东其他相关产品共同出现。彼时京东将牢牢坐稳机器人销售平台“龙头”的位置。
美团则在2022年成立了深圳市美团机器人研究院,致力于无人机、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由美团副总裁、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任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
该研究院主要和高校进行科研合作,成果覆盖运动控制、多模态交互等领域。截至2024年12月,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已与全球20余所高校(如清华、哈工大)达成40余项科研合作。
可以看出,无论是投资还是自研,本质上都是美团和京东将长板变长的战略性押注。让主营业务免去时代的冲击。
京东:做具身智能的App Store
京东想要的从来不只是一个看起来更炫酷的新产品。
从基因来看,做硬件不是京东强项,但是卖硬件却是京东的发家秘籍,甚至在多年的积累中为硬件构建生态闭环的能力,已经早早成为京东的“杀手锏”。
如今,京东正为具身智能产品构建“3C渠道优势+AI技术赋能”的生态闭环。例如,京东打造的JoyInside平台,将京东大模型的交互能力植入机器人、玩具、家居等硬件设备终端,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的具身智能生态。
当前这一平台已与10余家头部厂商合作推出多款消费级与行业级产品,并在京东618期间,实现了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步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同步增长17倍的成绩。
相信不久后,通过产品技术赋能和对原本3C渠道的优势复用,(包括目标用户人群的重叠、站内用户数据的沉淀等),京东能够像今天树立出“买家电上京东”一样,树立出“买机器人上京东”相似的用户认知。
底层技术支撑+提供被用户看见的窗口,京东打造的这种具身智能生态颇有苹果生态的影子,京东或将成为具身智能的App Store。
一方面京东云的模型沉淀的交互能力能够赋能硬件厂商打造出AI大脑,提升人机交互体验,这对机器人厂商来说显然降低研发门槛。进而模型研发压力降低,产品更快“好用”起来,在供给侧助力产品进入市场。
二是京东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延续到销售层面。京东不仅邀约这些企业进驻商城,还为期后续提供技术支撑。这些企业的产品不仅仅是消费级的AI玩具,也包括行业级产品,如众擎PM01、魔法原子MagicDog等。
就在7月15日,京东与头部教育机器人品鲸鱼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其中关键合作内容就是京东云为鲸鱼机器人提供稳定云服务支撑、提供全流程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并为其产品赋予JoyInside AI大脑,京东数字人、AI营销等技术助力其产品销售。而这一合作的起点便是,鲸鱼机器人入驻京东。
此外,一些未接入京东模型的人形企业,如卓益得、灵宝CASBOT、松延动力、星海图以及宇树科技等或应京东邀约而至或“不约而同”地向京东这一电商平台聚集,为京东打造出属于京东电商的新标签、新基因,同时也为这些具身企业打开自己新的销售渠道。
如Cyan青心意创在接受财联社采访中表示,“京东目前提供了大量推广资源,而京东采销本质上是面向B端的,这有利于促进业务的推进。”因此,不管是面向C端还是面向B端的具身企业,都能够从京东获利。
如此一来,“买机器人上京东”的用户心智悄然建立,嵌入京东硬件生态的厂商也带来集聚效应,具身产品供销全流程链条握在了京东手里,京东自然拥有具身硬件生态的控制权。
美团:用具身智能「重构」业务边界
美团与京东的具身动作对比,则看起来有点“广撒网”,但事实上美团正在通过点亮枝繁叶茂的科技树打破业务边界。
洞察美团在具身领域的战略布局,有一表一里两种结论。
表面看,美团顶着“外卖公司”的巨大标签,拥有700万的骑手和千万家合作商家,这是它的“辎重”。为此,在重人效的外卖行业中,美团除了在算法端不断提升配送效率,也必然积极布局投资前沿生产力(机器人)为业务提效。
于是,从美团投资的这些企业中,有些人看到了“科技”反哺“零售”的自洽例证,并认为美团的具身布局总是围绕“零售”。如投资的毫末智行,早在2021年就与美团联合推出魔袋20无人配送车,在骑手端为末端配送提供补充性运力。
的确,骑手侧的无人配送车、商家侧的无人零售与本地生活业务所需的履约能力高度耦合,那美团的布局仅仅聚焦于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吗?
如果你把视角转换,go deep,将美团看作是一家转型AI的科技企业,那么业务边界将不再只是本地生活这一标签。
在过去几年美团投资的科技公司中,有智普、月之暗面及并购的光年之外等大模型公司;有AI infra公司硅基流动;有宇树科技、星海图、自变量、非夕科技、它石智航、普渡等多类别机器人企业;有九石智能、毫末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当然还投资了禾赛科技、爱芯元智等上游企业...
此外,美团还花费数十亿元建设GPU资源;自研大语言模型LongCat,据说能力逼近GPT-4o,和国内第一梯队水平相当;打造AI原生产品,能够自动点餐的AI生活助理;无人机技术不断迭代,并在深圳、迪拜等城市拥有数十条航线...
所以,把美团在科技领域的投入都往餐饮外卖的业务需求上靠是比较单纯的想法,而且在餐饮外卖这一商业版图上,打败美团的绝不是另一家「美团」。
由此观之,美团的具身智能举措,并不是为了“守擂”基本盘,而是这家企业自发的向着更多业务边界探索,手里所抓着的绳索就是科技的脉络。
众所周知,美团是一家“无边界”、“不设限”公司,2017年,王兴曾表示“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心核心”。他说,“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如果非要说美团在具身领域的布局策略为何,或许用王兴的话更适合概括:“我们是一家连接线下业务和线上世界的科技公司。在AI时代,我们将继续扮演这样的连接者角色,实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连接,这是我们的强项所在。”
可见,「连接」是美团的基因。
而这也恰好证实了为什么美团总是在投资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业务,没有没用的投资,只有尚未浮出水面的深度协同。
不只是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落地都有美团的身影,它们都无一例外的是王兴口中“连接”的一头,是美团持续航行的重点。
具身智能的产业叙事远不止于美团与京东的入局。阿里深化机器人产业链投资,腾讯持续加码技术研发,当互联网巨头悉数锚定具身智能赛道,这场由顶尖科技企业共同驱动的技术革命,对尚处早期阶段的产业生态而言,其战略助推价值远高于潜在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