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消除“幽灵外卖”,京东找到了最优解

访客 2025-07-25 13:08:42 38924
消除“幽灵外卖”,京东找到了最优解摘要: 文/许雯雯编辑/张晓一个月前,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一次分享会上提到,京东外卖很快就会跑出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

文/许雯雯

消除“幽灵外卖”,京东找到了最优解

编辑/张晓

一个月前,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一次分享会上提到,京东外卖很快就会跑出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7月22日,刘强东口中的“创新模式”终于浮出水面:七鲜小厨。

京东将七鲜小厨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由京东和商家联合经营,京东的参与程度更深,餐饮商家的角色则相对更轻。

具体来看,京东负责选址、建店、运营、菜品制作等环节的整体组织和经营,食材供应链也由自己负责;同时京东招募不同的品牌、厨师作为七鲜小厨的“菜品合伙人”,负责提供配方,双方合作研发。

利益分配机制上,七鲜小厨首先向“菜品合伙人”提供每道菜100万元的保底分成,后续商家根据菜品销售享有分成,“上不封顶”。

七鲜小厨这一新物种的诞生,是京东聚焦“品质外卖”更深一层的探索和实践。

图/京东黑板报官微

其业务负责人刘斌提到,七鲜小厨核心希望解决餐饮外卖市场的两个问题,一是帮助消费者彻底解决幽灵外卖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帮坚守餐品品质、口味的餐饮商家赚钱。

事实上,这两大难题正是餐饮外卖市场长期以来的顽疾。

京东的解法,不是对以往模式进行更新和改造,七鲜小厨最核心的模式创新,在于供应链——简单来说,京东深入到每一份餐品的制作全流程,一边从源头保障优质供给,另一边依托其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供应链环节提质增效,让利给商家、消费者。

“我们认为这可能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刘斌如此说道。

站在当下节点,在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的态势下,七鲜小厨的入场,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悬念:

京东下场做外卖至今,早已没人质疑其做外卖的定力和决心,但现在,创新供应链模式的七鲜小厨,到底新在哪里?能给京东带来什么?能为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01

消除幽灵外卖的最优解?

今年2月份正式下场以来,京东做外卖的关键词一直很清晰:品质外卖。

京东对入驻餐饮商家设立高标准线、首创业内最严格的商家入驻审核标准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就是希望通过提高商家准入门槛,把好供给第一关。

刘斌介绍,京东外卖现在对入驻餐饮商家的需求,核心是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情形之一:

高分堂食餐厅,指可落座就餐、同时在三方美食点评类平台评分达到3.8分以上;

品牌即提,门店虽无堂食落座区域,但有连锁品牌作为公信力背书;

线下即提,用户可现场点单打包带走,比如早点包子铺、卤味店,等等。

这套商家筛选机制背后是同一套逻辑,即品质可验证——核心是商家门店有没有经过线下客流的检验。

一定程度上,这是京东下场做外卖以来带给行业最大的影响之一,它首先用严格的商家准入机制,确保了京东自身向品质外卖不断靠拢。

不过,平台模式主导下,全行业品质外卖的实现,不可避免存在死角。

一来,平台难以将品质可控目标的实现,完全寄希望于商家自律及商家管理上,行业上半年的低价竞争环境下,幽灵外卖的滋生风险也在加大;

二来,单一平台的供给严把关、优化,客观上难以根除幽灵外卖。

上述两点实则指向同一个难题:围绕外卖这门苦生意,过往的业务模式下,从平台到商家,降本路径都不清晰,降本空间也较小,低价与高质难以兼得。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过去一段时间里,外卖平台价格战打得火热,但代价是平台在承受亏损,很多商家叫苦不跌。再进一步,难免有商家选择牺牲菜品质量来维持利润空间。

七鲜小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法——通过供应链模式创新,重新变革餐饮外卖的生产模式、合作关系。

和“菜品合伙人”的合营模式下,京东表面上将模式做重了。

“我们向前一步参与到了食材供应链的环节,向深一步以合伙的方式开店运营。七鲜小厨的菜品合伙人模式下,租金、人力、运营成本都由京东出资,餐饮商家只需要负责菜品研发。”刘斌如此介绍。

换言之,七鲜小厨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份外卖,除了菜品研发由餐饮商家负责,其他的环节都由京东自己做。

但实际上,京东依托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能极大程度上保障确定性的优质供给。

图/京东黑板报官微

什么是优质供给?菜品要优质、食材要优质、餐饮制作环境及制作流程也要有更高保障。

比如七鲜小厨面向“菜品合伙人”的招募,其实同时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京东更想合作的,是坚守餐品品质、口味的商家;比如七鲜小厨一个很关键的特色在于,餐品制作流程的可视化,即24小时后厨直播。

再聚焦到前端食材,刘斌提到,在食材供应链的筛选上,七鲜小厨只选用大品牌、有保障的供应链。

他举例说,调味品方面七鲜小厨复用了京东现有的优势供应链,像中粮中盐和益海嘉里等大品牌;肉类和净菜,则都是工厂洗切好、经过严格的出场检测、密封包装好后,冷链运输到七鲜小厨门店。

另一重确定性在于,依托京东在供应链整合及运营上的优势,七鲜小厨某种程度上能够同时实现“低价”与“高质”。

“京东在供应链上有非常强的优势,从采购、运输到配送,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把成本压缩到极致,所以即便我们花了一些成本在菜品配方的竞选研发、食材的采购和卫生管理上,但依然能以很实惠的价格卖给用户。”刘斌如此说道。

可以预见,随着七鲜小厨不断扩大门店密度,持续向消费者提供好吃、便宜、干净、卫生的餐品,黑外卖、幽灵外卖有望加速被市场淘汰。

02

商家有了新增量

长期以来,传统餐饮行业始终存在着不少痛点和局限性。

一来,部分品质餐厅因运营成本高企、外卖平台佣金掣肘、供应链限制等难题,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特色菜品由于单店运营无法触达更多市场,等等。

二来,很多有才华、创新能力强的厨师,往往也因为潜在的创业投入成本太高,导致才华、想法被埋没。

七鲜小厨独特的“合营”模式,有望打破这种局限性。

第一,对坚守餐品品质、口味的餐饮商家而言,七鲜小厨已经最大限度上降低了商家的经营压力。因为菜品合伙人只需要参与菜品的开发就可以,其他的环节京东包揽。

刘斌也透露,针对本身有供应链优势的头部餐饮品牌,七鲜小厨也会在供应链方面进行直接合作。

利益分配机制上,七鲜小厨也有创新——如我们上文所言,成为七鲜小厨的合伙人后,每道菜京东会立奖100万保底分成,此后菜品销量分成上也上不封顶。

第二,七鲜小厨的思路是帮助“菜品合伙人”找新增量,在定价、选址等具体策略上,会与品牌现有门店形成差异化互补。

刘斌明确提到,“我们是帮助合伙人做增量市场,不会去抢夺老店的存量生意。”

他进一步表示,在开店选址上,七鲜小厨会充分考虑到附近的供给情况,更多会选择那些幽灵外卖订单占比非常高的地段,选址上也会考虑合伙人的老店布局;在菜品定价上,七鲜小厨的目的是让用户花10-20元吃饱、吃好一顿饭,希望竞争的市场并非客单价在30元、50元以上的正餐餐厅。

第三,中长期视角里,七鲜小厨的差异化优势清晰,对菜品合伙人而言,合作模式的可复制性、增长可持续性都相对可观。

京东下场做外卖不过半年,就发起七鲜小厨这一外卖市场过去十五年来最大的一次模式创新,出发点和差异化优势,其实都是京东过往多年的供应链资源积累、品牌心智积累。

乃至换个角度看,把外卖做重、做到更精细化,只有京东更适合、也更有能力做到更好。

基于这一视角,七鲜小厨吸引更多品质商家,占领用户心智,快速铺开规模、加密网点,是大概率事件,这是模式的先进性、独特性决定的。

图/京东黑板报官微

比如从最直观的用户及商家反馈来看,七鲜小厨正加速被市场认可。

刘斌透露,七鲜小厨首店正式营业第一天就“爆单”了。目前,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品牌也已经报名,成为首批候选合伙人。

听潮TI注意到,社交媒体上,用户对七鲜小厨,也在不断给出正向反馈:

“藏在民间的好味道,终于要集体出道了,像一场美食版《创造营》”“点了个辣椒炒肉+米饭才16块,肉丝给得比笋丝还多......吃完摸着肚子直想再来一份”“建议赶紧全国开店,别逼我跪下来求”......

京东也在持续投入,加速布局。7月22日,京东官宣,未来三年其计划投入百亿资金建设新型供应链,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同时其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将投入10亿现金,为1000道菜寻找合伙人。

03

京东重新定义外卖供应链

京东做所有业务只围绕供应链。”一个月前,刘强东首次对外分享京东做外卖、做酒旅的逻辑时如此说道。

当时他还提到,“一直以来,京东定义的体验就三个——产品、价格、服务。我们所有商业模式都比拼的是产品比你更好、价格比你更便宜、服务比你更好。”

七鲜小厨这一新物种的出现,以及不断被用户、商家认可,京东“所有业务只围绕供应链”的战略逻辑开始愈发清晰:

基于供应链模式的创新,最核心的差异化在于,供应链环节的提质增效,能同时在供给、需求两端创造出新价值,这也是七鲜小厨能同时实现“好吃、便宜和安全”、同时还能为商家创造新增量的底层逻辑。

这一定程度上也革新了京东围绕外卖业务的赚钱逻辑,不是依靠抽佣、配送费赚钱,而是就算餐品卖得便宜,也能从供应链食材批发、物流等环节赚到钱。

另一边,依托菜品合伙人的供应链模式,京东为餐厅的招牌菜品开辟了规模化销售的路径,同时利益共享,实际上也是刘强东“三毛五理论”的又一个实践。

由此,外卖行业持续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下,七鲜小厨的出现,也在给行业带来正向推动作用。

一来,京东持续“卷”品质外卖、“卷”供应链创新,有望将市场竞争重新拉回正轨。

图/京东黑板报官微

过去两个月里,中国外卖市场陷入了一场无序、低质内卷,大额满减、“0元购”等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但持续推高的订单量峰值背后,泡沫无处不在。

里斯战略咨询中国区副总裁罗贤亮提到,外卖补贴大战是把双刃剑,“短期看确实提升了餐饮业曝光度和消费热度,但长期而言,这种补贴驱动的虚假繁荣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催生投机商家,或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市场需要重回理性、良性竞争,但显然不能只靠监管引导。

七鲜小厨通过供应链模式的改造创新,实现了好吃、便宜和安全的“不可能三角”,本质上已经在将外卖战事导向良性的市场化竞争。

刘斌就提到,京东做七鲜小厨的其中一个思考正是,除了京东自己严格禁止幽灵外卖入驻外,有没有办法通过市场化的竞争,让幽灵外卖在行业彻底出局。

二来,七鲜小厨的开放姿态,也有望将市场竞争范式由竞争引向“竞合”。

“只要消费者有需求,其他平台也愿意,我们很乐意一起合作,为更广大消费者提供既有品质、又便宜的餐食......我们不抢餐厅的生意,更不涉及跟其他外卖平台之间有什么竞争,我们对餐饮品牌开放合伙人的模式,对消费端也不会设限在单一平台上经营。”刘斌如此说道。

结合上述两点,不难发现,在重新定义外卖供应链的同时,京东其实也在重新定义外卖“内卷”:

比起短期的漂亮数据,更关键的是可持续性、是长远视角里的商业价值——如何为用户、商家、合作伙伴创造新价值,而非在存量里争先后。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