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直播“查岗”白象面饼120克,方便面行业迎何新风向?

文:Lyra Liu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最近,白象又上热搜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既非新奇口味,也不是跨界联名,而是在包装和命名方式上玩出了新花样——白象“面饼120克”焕新升级。
用面饼克重命名,是真材实料,还是有意“画饼”?带着这样的疑问,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日前化身“一日厂长”,亲临白象方便面工厂“查岗”,全程同步直播,吸引全网3400万+观看。
一款“常规”产品的焕新升级,却引发多个相关词条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3亿……白象这次的新品动态为何会吸引消费者乃至央视的高度关注?升级背后,暗藏着白象怎样的策略?
1
引领方便面透明化升级,
白象获央媒集体关注!
从大瓶饮料、大瓶咖啡,再到大包零食、速食,“大分量”正在成为食品赛道的新热门。而在这片热潮中,如何脱颖而出,讲出好故事、新故事?白象或许给出了答案。
6月29日,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象”)推出以面饼克重命名的大分量方便面产品——白象“面饼120克”,并已在线上电商渠道和线下商超渠道开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直播
与常见的“分享装”、“加量装”等大分量产品相比,白象将真实的面饼重量标在包装上,让大分量具象化,并敢于接受称重检验。这一行为直接打破消费者信息差,将“大分量”转换为看得见的实在价值,这股真诚的劲头即刻收获了众多消费者好评。
“大饼”不仅引起消费者关注,更是引来了央视一探究竟。7月16日,央视新闻主持人撒贝宁化身“一日厂长”来到白象工厂,揭秘“面饼120克”的诞生过程,并同步开启在线直播。
从走进车间前的更衣消杀,到和面、醒面、压延、油炸等多道工序,生产全链路公开透明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在质检中心,更是每20分钟就有一次抽检,涉及86项指标,严格把控食品安全每一关,用心做好每一碗面。直播中,小撒还对“面饼120克”产品的面饼进行了突击克重实测,随机抽检的几块面饼的实际重量均达标注克重。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直播
全流程探厂+抽检过后,小撒不禁赞叹:“白象一日厂长的体验,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个词,一个是真诚,一个是透明。”,在线观看直播的消费者也不吝认可和支持,纷纷点赞“透明化”,“感受到了人与人的信任”,“购物体验提升了”。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评论区
此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央媒也纷纷发文报道,称其透明化引领大分量新趋势。白象能获得如此广泛的正向认可,表面是因为包装焕新,实质是对消费者 “知情权”的尊重。正如白象食品集团董事长姚忠良在节目中与撒贝宁对话时所说:“透明化是一种重要的新消费趋势,只有透明化才能真正加强和消费者无缝连接。充分透明、彻底透明,就是白象‘面饼120克’的做法。”
2
回归本质,
消费需求下的泡面革命
回顾白象的发展历程,“大分量”产品的创新开发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白象对“大分量”产品的布局可追溯至上世纪 90 年代。1997年,他们就曾推出过100克大克重产品,掀起了新风潮。
此后,白象始终围绕让消费者 “吃得饱、吃得好” 这一核心需求,对大分量产品不断迭代。
图片来源:白象食品
而白象这些大分量产品,能持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声销两旺,Foodaily认为,在于三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回归最本质的饱腹刚需
与常见的风味创新不同,这次白象“面饼120克”的焕新升级,是回归到“质价比”+“心价比”的消费本质上,在似乎已经难以讲出新故事的方便面行业,打开了新的消费场景,挖掘到了“旧曲谱新篇”的新增长曲线。
“现在的泡面好像越来越少了”“一袋根本吃不饱”,面对常规规格和近年来流行的小包装,不少消费者表示“吃不饱”。
因此,人们会在购买时关注面饼重量,选购克重更大的产品。部分消费者选择自行“加料”,除了常见的加蛋、加火腿肠,还有加挂面、加粉丝、加馒头等主食的做法。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芸今天吃什么
白象作为大分量方便面的先行者,用面饼克重命名产品的方式让核心信息透明化,让追求饱腹的消费者快速精准选到适配自身需求的产品。
原因二:市场环境下的高质价比选择
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人们对待消费更加理性,对价格更敏感,也更加关注产品质量。
炼丹炉数据显示,在淘系平台上,口味、品质及物流服务是购买方便速食时的主要关注因素。其中,品质好、分量足是消费者评判产品的重要指标。
图片来源:炼丹炉《2025年方便速食行业线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消费者有多关注质价比?
从社媒来看,比价要精准到克、配料表也要逐项查看……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力争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这也倒逼品牌不断拿出高品质、有性价比的产品。
作为国民品牌,白象用严格的生产流程、货真价实的大分量,以及透明化的命名和包装方式,为消费者带来高质价比的选择。
原因三: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
近年来消费者选购商品,不仅看重产品本身品质,也看重与产品的情感链接。消费者有情绪诉求,而白象真诚的做法是与消费者双向奔赴,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大分量不仅满足单人饱腹,更适配家庭聚餐、朋友分享等场景。同时,伴随着“打工人经济”等话题在社媒热度提升,大分量作为最直接的性价比体现,会引发消费者自发在网络上晒面、分享,赋予新的情绪价值。
白象始终擅长用产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从香菜面、蟹黄拌面等现象级大单品,到辣条拌面的跨界联名,近几年, 白象用“破圈式”产品创新,不仅征服了Z世代的味蕾,丰富了他们的情绪体验,更用情感化营销俘获更多消费群体的喜爱。
图片来源:白象食品
3
突出关键信息、简化决策,
数字符号竟成产品爆款密码
这次白象“面饼120克”系列包装升级,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将克重、口味这些消费者最关注的信息以醒目的方式凸显在包装正面,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其本质是把数字符号作为产品核心创意提炼呈现,即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试想一下,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放大的数字符号是不是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关注?
全球领先的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数据显示,64%的消费者会根据包装决定是否尝试新品。数字作为最简单的符号,不仅在同类产品中更醒目,还能为关键信息“划重点”,传递产品价值、放大品牌辨识度。
这种把产品关键信息放在包装上的做法,既能帮助品牌快速匹配潜在消费者,又能降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时间成本。
纵观整个食品行业,围绕数字进行营销创新的案例比比皆是。法国Intermarche超市有一款“时间”橙汁,将生产时间精确到分钟印在包装上,重新定义了鲜榨果汁的新鲜度,上市三天内销售额暴涨4600%;德国折扣超市Penny更是大胆,直接把价格醒目地印在包装上,杜绝价格套路,这个名为“price packs”的包装还获得了国际设计大奖IF奖。
图片来源:D&AD,Behance,三顿半
除了放大价格、生产日期等标签,一些品牌还将复杂的口味信息简化成数字编号印在包装上。相比于冗杂的口味信息,数字不仅识别度高、方便消费者记忆,也有利于产品的分享和传播。譬如,瑞典维生素饮料Norr、三顿半数字星球系列咖啡,都是用数字搭配不同颜色作为口味区分,形成独特的品牌标志。
国内品牌对数字符号的敏感度也显著增长。农夫山泉旗下的17.5°生鲜和果汁系列,以糖酸比(17.5度)命名,突出原料品质的优异;农产品品牌北纬47度则是以产地纬度命名,强调产地的气候和土壤优势。
数字符号,不仅让包装变得更鲜活,也能将专业难懂的工艺技术特征直白传递给消费者。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案例就是三得利-196气泡酒,包装直接用技术里的关键参数(-196℃液氮冷冻技术)命名,突出产品核心差异。这款产品也早已成为食品行业学习借鉴的经典案例。
数字符号不仅能成为产品的吸睛点、加分项,还能高效传递品牌文化,迎合信息透明这一市场趋势。方便速食作为国民日常生活的常备食物,产品重量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白象用“面饼120克”这个最显见直白的数字,传递真诚透明的品牌文化,推动方便面行业从 “模糊营销” 向 “价值具象” 升级。
4
小结
如今的方便面市场已进入微创新时代——更浓郁的汤底、更还原的口感、更新奇的口味、更巧妙的跨界联名……但在此之上,品牌必须直面愈加理性的消费者,直面 “面饼有多少克”、“配料表是否干净” 等最本质的问题。
抓住消费者对 “实在” 与 “透明” 的核心诉求,开辟新的增长空间,此次白象的新品实践,为更多国货品牌提供了 “以真诚换信任” 的发展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