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资车企杀回C位,合资车怎么突然又好卖了?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车曾经一度是市场的主流,但是最近几年,伴随着中国国产新能源的持续崛起,合资车在市场上越来越不受待见,然而就在最近合资车似乎一时间又开始走红了,合资车是怎么突然又好卖了?
一、合资车企杀回C位?
据中新经纬的报道,近日,长期销量不佳的合资新能源车,近两个月销量攀升。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等多家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在5月和6月的销量创下历史新高,有车企从年初的百辆出头升至6月的近万辆。一位合资品牌4S店销售6月下旬在社交平台发文感叹:久违的客流量终于回来了!
王明(化名)在北京朝阳一家东风日产4S店做了十余年燃油车销售,近几年业绩连续下滑,让他做出转战新能源车的决定。重新培训上岗后,他卖的第一款新能源车是东风日产N7。
“我们店以前也卖过电车,但效果不好。燃油车现在也不好卖,所以我加入电车队伍。开始没抱太大期望,没想到这款车上市后能连续火爆。”王明7月8日对中新经纬说。
今年4月底,东风日产天演架构首款纯电轿车N7上市,价格区间为11.99万-14.99万元,于5月中旬开启交付。东风日产官方数据显示,该车5月销量超过3000辆,6月销量环比翻倍,到6月中旬累计大定突破2万辆。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上汽通用6月新能源销量0.92万辆,别克GL8 PHEV占据三分之二以上。长安马自达EZ-60虽未上市,但6月末官方宣布盲订突破3万辆。
北京丰台一位广汽丰田销售7月5日告诉中新经纬,铂智3X在广汽丰田工厂排产已经安排到8月底。
东风日产方对中新经纬表示,与过往的产品不同,N7是一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设计的车型,越级配置、品牌力、价格合适,是用户选购该车的理由TOP 3。
二、合资车是怎么突然又好卖了?
近期,合资车却呈现出强势回归的态势,重新在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杀回C位。这一戏剧性的转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首先,合资车之前为什么会不好?在过去十年间,中国自主品牌特别是新能源车企迅速崛起,以智能化、电动化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冲击传统合资品牌的市场地位,一时间,合资车企几乎是一败涂地,各大体系产品纷纷失守,最近几年也是被不少媒体称之为合资车企最衰落的几年。仔细研究其中的原因就会发现,合资车企之所以在前一段时间不受待见,根源其实埋在合资车早年的业务逻辑里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以市场换技术的逻辑产物,合资车企本身就是技术引进的一部分,其过度依赖海外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策略,缺乏本土创新能力。许多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车型更新缓慢,配置保守,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
此外,合资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中外双方在决策机制、技术引进、产品规划等方面往往存在分歧,导致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时反应迟缓。例如,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系统、OTA升级等新兴领域,合资品牌普遍滞后于国产新势力品牌。这种“水土不服”的状况使得不少消费者逐渐将目光转向更具性价比和科技感的自主品牌。
其次,压力之下合资品牌开始被倒逼转型。面对市场危机,合资车品牌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积极学习本土品牌的成功经验。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舒适性和娱乐配置等方面。合资车品牌开始意识到,要想重新赢得消费者,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合资车品牌开始注重智能化配置。例如,许多合资品牌推出了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智能座舱也成为合资车的标配,大屏幕、语音控制、车联网等功能一应俱全,满足了消费者对科技感和便捷性的需求。
另一方面,合资车品牌在舒适性和娱乐配置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大沙发、大彩电等配置不仅提升了乘坐舒适度,还增加了车辆的娱乐功能,使得长途旅行更加愉快。这些越级配置的加入,使得合资车在性价比方面更具竞争力。
第三,打不过就加入也成为了不少合资品牌的共识。之前我们就反复说过,不少世界汽车巨头都开始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这种合作在合资车企上也更为明显,近年来,合资车企纷纷与华为、小米、地平线等科技企业展开合作,通过“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实现了报团取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技企业在智能技术、软件开发、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而合资车企则在汽车制造、质量控制、品牌营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通过与这些科技企业的合作,合资车实现了技术的快速升级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让合资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也为其重新赢得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无疑为合资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四,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现实。对于市场来说,消费者永远是最现实的群体。他们不会因为某个品牌过去辉煌就盲目买单,也不会因为某款车型一时热炒就轻易跟风。谁能提供更好且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赢得他们的青睐。合资车的前后差异正是这一点的最好体现。
早年间,合资品牌凭借成熟的技术、稳定的品质和较高的品牌溢价,长期占据中高端市场。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突破,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体验和价值回报。如今,合资品牌在保持原有品牌力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智能化配置、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价格门槛等方式,重新塑造了自身的产品形象。这种“品牌+性价比”的组合拳,正好击中了当前消费群体的核心诉求——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可以说,合资车企杀回C位,并非偶然,而是主动求变、顺势而为的结果。从被动接受市场挑战,到主动拥抱变革;从单纯依赖海外技术,到积极融合本土创新;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取暖……这一系列的转变才是合资车重新获得机会的关键所在。